林下特色養殖業之林下養雞

zhaolin 發表於:2019-05-20 11:02

林下養殖是最近幾年農業生產領域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以豐富的林下土地資源為基礎,結合林蔭的優勢,從事養殖的立體生態農業模式,具有投資少、易操作、見效快、潛力大等特點,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強對林下養殖業發展對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經濟意義。今天我們就林下特色養殖業之林下養雞,來給大家做個大概的講解。

林下特色養殖業之林下養雞

養雞林地的選擇

養殖土雞的林地要寬敞開闊,有一定坡度,但不能太大,草源茂盛,交通便利之處,有養殖飲用水。每畝地的飼養密度不超過100隻為宜。

林下特色養殖業之林下養雞

林下雞舍的建設

雞舍建設要緊靠放牧場地,中間最好能保持幾十米的距離。一群雞建1個雞舍,1個雞舍緊靠一片牧場。彼此之間盡量不要混雜在一起。在雞舍內部要構建棲架,育雛舍內要有3米高的活動板房,母雞舍內要建產蛋窩或產蛋箱。

林下特色養殖業之林下養雞

品種選擇

雞種的選擇以當地的土雞或者含有地方雞血緣的改良雞種。至少在外貌上呈現出土雞特征。林下飼養土雞,公雞與母雞要將分開飼養,切記公母混養。公雞養殖期在半年左右,母雞養殖期在半年以上。

林下特色養殖業之林下養雞

飼養管理

做好消毒防疫,在進雛前一周要將育雛舍內的地麵清掃幹淨,並用百毒殺或者燒堿對雛舍進行全麵的消毒處理。育雛時要要注意飲食。雛雞進入雞舍三小時之後,就開始用開食,投食量為6次-8次/天。在兩周之後,減少至3次/天,並要保證投食每天都能吃完。控製飼養密度,在2周齡以內的雛雞要保證50隻-70隻/平方米的密度,到了3周齡-5周齡的時候,將密度控製在30隻/平方米,可以根據季節、氣候等進行實際的調節。加強溫度控製,雛雞進入雞舍之後,要嚴格控製雞舍溫度,避免溫度忽高忽低。合理光照,在雛雞3日齡內要保證24小時的光照,這樣有利於雛雞的快速成長,提高成活率。在7日齡內要保證光照18小時/天。一周後可采用自然光照。

放牧最佳期為4月-10月,因為這個時候蟲草茂盛,可采食足夠的天然飼料。適時地轉入大棚飼養,在雛雞培育30天左右的時候,大約也就是體重在1斤左右的時候開始轉入大棚飼養。開始適用於野外放牧,剛開始放牧的時間要短一些,以後逐漸的延長,範圍也是由近及遠,逐漸擴大範圍,使雞群適應放養。搭建一些簡易的避陽棚,同時放置飲水器。目的在於高溫、暴風等惡劣天氣條件下,可以幫助雞群來遮陰、休息、飲水等等,降低意外情況對雞群所造成的損失。第五,要嚴格控製放養的範圍,密度不要過大,可用絲網將放養區隔開。在放牧期間,要加強巡視的頻率,避免雞隻逃跑,可有效地提高飼料的利用率。

在雛雞階段,由於其生長速度比較快,與後期生長聯係密切,所以,要適時地添料,供應全價的肉雞飼料。在後期,隨著轉放牧之後,要開始減少供料次數,由三次向一次過渡。

林下特色養殖業之林下養雞

啄癖及疫病的預防

可選擇在土雞10-20日齡的時候將其斷喙,方法為上喙斷去喙尖的1/2,下喙斷去喙尖前尖利端,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防止喙癖的出現。一旦發現有嚴重喙癖習慣者,可進行二次斷喙修整。

雞群在育雛階段要注意預防注射新支流法四聯苗(新城疫、支氣管炎、禽流感H9、法氏囊)、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夏季尤其是夏秋季節,蚊子多,雞群易發生雞痘,因此要提前接種雞痘疫苗。

林下特色養殖業之林下養雞

林下養雞注意事項

1、 學習一項養殖技術。養殖之前要掌握一項養殖技術,準備開展林下養雞的農戶一定要在實施之前先向當地示範戶學習取經,或向當地農業、林業、畜牧等部門技術人員谘詢,或從網上、書本上學習相關知識,做到技術熟練於心,養殖少走彎路。

2、控製一定養殖數量。養殖規模要達到一定數量,並且每畝林下養殖數量要根據當地種植樹種、土地性質、放養禽種類而科學擬定,不能超過每畝林下適宜載禽量,否則導致種植、飼養環境不能良性循環;規模太小,不宜形成規模效益,會出現好產品不好賣,賣不上去價錢等情況。

3、建立一個合作組織。建立農業合作社,采取積極引導,自願加入的原則,建立吸引黨員幹部、致富能手、貧困戶參加的農業合作社。打造黨員幹部領頭幫扶、致富能手示範指導、貧困戶積極參與的合作抱團闖市場的良好機製,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好機製保障。

4、打造一個市場品牌。林下飼養雞實現糞汙排放肥田,澆灌果樹,農業用化肥減量使用直至不用,果樹殺蟲采用高度白酒泡辣椒、沼液、香菜汁、大蒜汁輪換定期噴灑,實現畜禽→果樹→土地的良性循環。逐步打造農產品升級,逐步實現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利用農業合作社申請有機果品、有機畜禽產品品牌,進入超市及農家院,在為群眾提供健康食品的同時獲取更大效益。

熱點閱讀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