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養殖騙局

dengjiale 發表於:2019-01-29 14:57

最近兩年黑斑蛙養殖技術取得突破,各地養殖迅速崛起,其市場批發價從曾經的30多元一斤,回落至13-15元一斤,基於理性消費水平。那麼現在養殖還有必要嗎?進場會不會太晚了?我們需要理性看待這個問題,任何一個行業興起,都有一個起伏史。

黑斑蛙養殖騙局

黑斑蛙騙局

名為投資養殖黑斑蛙,實為集資詐騙斂錢財。近日,嶽塘區檢察院以涉嫌集資詐騙罪,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楊某。該案涉及被害人51人,涉案金額61.5萬元。

據審查,犯罪嫌疑人楊某以法定代表人和實際管理人身份於2017年7月成立某餐飲公司,在未取得《金融許可證》的情況下,該公司於2017 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間,以“投資養殖黑斑蛙,月息2分”的高息為誘導,通過公司業務人員口頭傳播、發放宣傳資料和舉辦產品推介會等方式 進行宣傳,共計與不特定社會公眾51人簽訂了借款合同,借款金額達61.5萬元。2017年9月份,該公司人去樓空,投資人的61.5萬元難以追回。

集資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擾亂國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財產 所有權,且數額較大的行為。檢察官提醒:廣大市民投資時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投資理財,以免被不法分子的高息所誘惑,導致上當受騙,造 成損失。

網上廣告價格特別便的,養殖效益特別高的,不論區域包回收的基本上都是假的,不可信。單說價格,現在信息時代,如果真有這麼好的效 益,當地養殖戶早搶完了,還用全國做廣告麼?還有就是如果不用先付錢,他們就不怕你養成後偷賣麼?合作養殖不分品種,跨區域的都不可信 ,比如養殖過程突發情況,離得遠怎麼進行技術支持?損失了責任誰負?搞養殖沒經驗第一次就能成功隻有運氣逆天才行。任何一個微小的錯誤 ,都可以發展成一個嚴重的後果。

黑斑蛙養殖騙局

青蛙養殖有什麼風險?

最近兩年青蛙養殖技術取得突破,各地養殖迅速崛起,2018年出現了養殖高峰,產量有可能出現翻倍,近三年來,隨著可攝食靜態餌料的青 蛙品種出現,青蛙養殖可全程投喂全人工配合飼料,養殖產量一路走高,畝產可達1500~2500公斤,青蛙養殖產業迅速擴大。目前青蛙養殖主 要集中於湖南益陽、常德,湖北潛江等地,四川、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廣西、浙江等省也有農戶嚐試用稻田養蛙。

1、技術風險

我們從1995年開始從事野生青蛙繁育、養殖技術的研究,枝江青蛙養殖,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成功養殖模式,青蛙養殖的利潤和風險,養殖 成功率99%以上,養殖風險基本為零。

2、生產風險

運用成功的技術,養殖中不會有大批量的死亡現象,就算有少量死亡,每隻生產成本也不超過0.5元,不會受到嚴重的經濟損失。

3、市場風險

由於野生青蛙屬於二級保護動物,養殖是需要在當地林業局方可上市銷售,不會有一哄而上的養殖熱潮,不會形成市場的價格戰,跟傳統養 殖具有實質的差異,沒有市場風險。

青蛙我想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青蛙一直是稻田裏麵捉害蟲的幫手,記得在小編小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稻田裏麵青蛙的叫聲,但是隨著現在 人們的肆意捕殺,野生的青蛙已經越來越少了。

5、環保時代來臨,養殖成本高

青蛙養殖主要品種為黑斑蛙,而黑斑蛙為“三有”動物(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開展黑斑蛙的 養殖和銷售均需到當地縣級林業主管部門辦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和“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

環保力度大,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提高汙染處理設備是時代的要求,養殖成本提高則毫無疑問的問題。

6、養殖模式尚無標準,技術要求高,病害多,風險大

青蛙養殖的主要模式有高密度精養、稻蛙、蛙菜、蛙鰍、稻蛙鰍等多種,每種模式各有其特點。由於養殖開展時間不長,青蛙的養殖模式目 前尚無一定標準,需要養殖戶自身摸索,這對於養殖戶技術要求很高。而且2016年開始青蛙的病害開始大量發生,尤其是“歪頭病”也稱腦膜 炎,給很多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

熱點閱讀
推薦閱讀
|